海南上市公司名单海航控股
目前,海航集团旗下有几家的上市公司?
海航集团旗下的西安民生、宝商集团
海航系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
(王潇雨 摄影)
备受瞩目的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及相关联的一系列企业申请破产重整事件自1月底正式对外公布并启动以来,因其波及面广、所涉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和债务总额巨大,同时企业在自身面临的压力以及对债权人承诺处置期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决定了这将成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 游戏 。这也是一个多月来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以及司法环节动作频频的主要原因。
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继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海南高院”)2月10日宣布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等七家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海航集团旗下航空主业核心平台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控股”)也在2月18日发布公告称,10家子公司(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福州航空、北部湾航空、科航投资、海航技术、福顺投资)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
而根据海南高院3月3日发布的编号为(2023)琼破1号-(2023)琼破7号共七份公告显示,海航集团一共将有325家公司共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海南高院发布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召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32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听证会的公告》中指出:2023年2月10日,本院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共7家公司(以下简称“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重整案,并于同日指定海航集团清算组担任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
2023年3月2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向本院提交申请,称经管理人调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为公平保障债权益,申请将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6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纳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重整一案并适用实质合并方式进行审理。
海南高院表示,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依法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将于2023年3月9日就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的上述申请组织召开听证会。根据同时公布的“被申请实质合并重整企业名单”,除了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之外,此次破产重整所涉的企业遍布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云南、四川、浙江、广东、江苏、陕西等地区,涵盖了包括航空、 旅游 、酒店、投资、文化、 体育 、地产、外贸、通信、重工等广泛的业态。
未来业务核心聚焦航空主业
从这325家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看出,海航集团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起家,短短二十多年时间资产规模过万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扩张方式就是以并不太赚钱的航空运输业务为“敲门砖”,打开了与诸多地方的“友谊之门”,并在其他产业上谋求进一步发展和落地。这种模式一度也启发了其他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并形成了目前这种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都“标配”航空公司,有些地方甚至同区域内多家航司的情况。
海航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600221)、海航基础(600515)、供销大集(000564)已经在2月19日股票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海航,*ST基础,*ST大集。其中根据此前披露的资金清理情况显示,海航控股作为海航集团旗下核心航空运营平台,也是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受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问题拖累产生了超过六百亿元的债务,如果算上需关注资产则超过千亿。根据海航控股2月9日发布的公告,其计划在重整中按同等比例将部分无救助性质的带息普通债,转移至股东和关联方海航集团和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清偿,转移的债务金额预计不少于约725亿元。
按照几个接近海航集团的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表明,经过此次重整,海航集团将未来业务核心聚焦于航空主业,同时把此前分散投资的多家地方航企资产一并注入海航控股,同时还计划引入一家民企作为新的战略投资方。从地方航司到跨国集团,最终回归地方航司,这已经是目前为止对海航集团而言最好的结果。海南股票有哪些
海南本地股票有:海航控股 、海航基础、海虹控股、海南橡胶、海南海药、华闻传媒、海南矿业、海峡股份、海南瑞泽、罗牛山、普利制药、新大洲A、神农基因、海马汽车、中钨高新、大东海A等。
拓展资料:
1、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2、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3、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4、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5、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最早的股市产生于1602年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按股分红;实行有限责任制。
6、股份的收回包括无偿收回和有偿收回两种。无偿收回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无偿地收回已经分派的股份。例如,股东自愿无偿地交回已分派的股份。有偿收回又称“收买”、“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按一定的价格从股东手中买回股份。公司减少公司资本,可能会影响该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的价格。
海南有哪些上市公司呢
海南有上市公司21家、挂牌公司3家。它们是:
1.G海虹(000503.SZ);
2.*ST珠江(000505.SZ)、*ST珠江B(200505.SZ);
3.G海药(000566.SZ);
4.G海德(000567.SZ);
5.新大洲A(000571.SZ);
6.G金盘(000572.SZ);
7.*ST东海A(000613.SZ)、*ST东海B(200613.SZ);
8.中钨高新(000657.SZ);
9.*ST寰岛(000691.SZ);
10.G罗牛山(000735.SZ);
11.G燃气(000793.SZ);
12.G海高速(000886.SZ);
13.G欣龙(000955.SZ);
14.*ST罗顿(600209.SH);
15.海南航空(600221.SH)、海航B股(900945.SH);
16.G椰岛(600238.SH);
17.*ST聚酯(600259.SH);
18.*ST一投(600515.SH);
19.*ST华侨(600759.SH);
20.G海盛(600896.SH);
21.美兰机场(0357.HK);
22.海国实5(400005.OCT);
23.华凯5(400007.OCT);
24.南洋3(400023.OCT);大揭秘:为何方大入主,海航跌停?
9月12日,周日,海航发布重磅消息:
海航控股战略投资者确定为: 辽宁方大集团。
海航基础战略投资者确定为: 海南省发展控股公司。
民营和国资之间,海航做出了抉择。
航空主业选择了民营企业方大集团,
机场板块选择了国资企业海南省发控。
这两大板块是海航集团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两大板块,这两大板块能否顺利重整决定着海航之生死存亡。
按照一般情况,确定了投资者,不可能破产,消除了部分债务危机,战略投资者带着巨额资金进来,股票都会飞涨,但诡异的是海航此次重组的三大上市公司全部跌停。
9月13日,一开盘,ST海航、ST基础、ST大集就死死封在跌停板上。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海航股票跌停呢?
01
两大板块重整方案的同与不同
这两大板块都选择了以扩大股本+债转股的方式实施重整。
海航控股的方案:
一是扩股,海航控股股本扩充一倍,由164亿股扩至332亿股。
对海航控股出资益进行调整,以海航控股现有A股股票为基数,按照每10股转增10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转增股票约164.37亿股。
原股东持股数量不减少,但持股比例下降一半。
也就是说,你原来持有多少股还是多少股,但是因为总股份翻一番,你的持股比例下降50%。
二是卖股,44亿股转让给战略投资者。
164亿股中的44亿股股票以一定的价格引入战略投资者,股票转让价款优先用于支付重整费用和清偿部分债务,剩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
也就是说将44亿股卖给方大集团,方大集团将持股44亿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不过这个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不高,大约占13.4%。
有网友说,这就好比是定向增发。
一开始,我并不认可这种观点,毕竟是转增资本,但仔细一思考,实质上和定向增发没有本质的区别。
问题是这44亿股的价格如何确定,一般定向增发价格都要打个8折或9折。
假如按照目前2元多的股价来计算,差不多100亿元左右。
这100亿元的资金分三部分使用:
一部分是重整过程中花费的资金。
一部分是偿还部分债务。
一部分是交给海航控股使用。
三是债转股。
剩余约120亿股股票以一定的价格抵偿给海航控股及子公司部分债权人,用于清偿相对应的债务以化解海航控股及子公司债务风险、保全经营性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
这就是典型的债转股。
折合金额超过250亿元。
债转股的金额还是比较高的。
海航基础的方案:
与海航控股差不多。
一是扩股,海航基础股本扩充2倍,由39亿股扩至117亿股。
即以海航基础现有A股股票为基数,按照每10股转增20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转增股票约78亿股。
个人感觉扩股扩得有些大。
二是卖股,33亿股转让给战略投资者。
也就是说33亿股转让给海南省发控。
海南省发控持股比例大约为28.9%,远高于方大集团的持股比例。
如果按照目前12元左右的价格,需要资金近400亿元。
三是债转股。
15.8亿股用于抵偿海航基础债务,即债转股,大概不到200亿元。
四是注销股和转增给中小股东。
剩余约29.3亿股中:
A.海航基础控股集团取得的约2.97亿股注销以履行业绩承诺补偿义务;
B.海航基础控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取得的约 14.92亿股让渡上市公司,公司获得该等让渡的股票后可用于抵偿上市公司债务;
C.中小股东获得的约 11.42亿股自行保留。
完成业绩承诺股份注销后,海航基础总股本约114.25亿股。
海航基础与海航控股不同点有三处:
一是海航基础股本扩充得更大。
二是原股东也获得股本增加,比如你原来持有100股,方案实施之后将持有175股左右。
三是部分股本注销。
四是海航基础的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比例更高。
有网友认为海航控股股本扩张,不需要除权,这一点我也认可,毕竟原股东没有获得股本的增加。
不过如果海航控股扩股扩张不除权,那么海航基础股本扩展如何计算。
肯定涉及除权问题,但复杂一点。
按照1:3的方式除权,散户必然吃亏。
按照1:1.75的比例,即战略投资者与债转股需要的股数之后分配给原股东的比例计算更加合适,不过注销部分股票,对中小股东也许会有利一些。
02
海航股票为何跌停
那么这个方案出来,海航三支股票为何全部跌停。
翼哥看来,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战略投资者不被认可。
说实话方大集团是包括复星集团、均瑶集团三家竞争中最不被看好的。
毕竟比实力,比不过复星集团。
比协同,比不过均瑶集团。
不过,方大集团也许胜在低调。
此前无论是复星,还是均瑶,对入主海航都有些志在必得,但方大一直很低调。
也许正因为方大的劣势很明显,所以方大集团最后给出的筹码可能是最有竞争力的。
有网友开玩笑的说:
看来,海南基本已被东北攻占。
但无论如何,以前从事钢铁化工等产业的方大集团转战航空,多少还是有点令人持保留意见的。
不过低调的方大即便进入海航控股,持股比例也只有14%左右。
二是重整方案未超预期。
实际上,此次重整方案并未有多少新意。
基本上还是定向增发+债转股的老套路。
但定向增幅如方大集团进来之后,持股比例不足14%,发挥的作用有多大,说话的分量有多重,令人生疑。
此外,债转股对于大部分债主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设禁售期,一旦解禁,必将对海航股票产生比较大的冲击。
三是原股东仍有重大影响。
这次重整方案,并未出现原控股股东股权清0的情况,也就是说原股东仍将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在海航控股中,
如果按照方案,方大集团持有44亿股,
而大新华航空持股38.8亿股,海航集团持股5.9亿股,这两家加起来就超过44亿股。
也就是说方大集团持股比例还不能超过几乎有着一致行动人关系的海航系。
如何摆脱原股东的影响,新股东与原股东关系如何平衡,也是影响海航控股未来不确定因素。
战略投资者未令市场满意,方案未超预期,将来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或许这是海航三支股票跌停的原因。
不过,毕竟重整方案已初定,至少已经避免了破产的风险,未来总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祝愿海航能重整雄风,也希望投资者能收益满满!
申请免税牌照的上市公司
目前,中国有10家灶茄渣公司持有免税牌照。
分别是中免集团、日上免税纳肆行、海免公司、海南发展控股、海南旅投、深免、珠免、中出服、中侨免税和王府井。中免于2023年、2023年和2023年分别控股日上中国、日上上海和海免。市场上的玩家也只有中免和王府井持全品类免税牌照,但是王府井现阶段仅是持牌,虽然后期收益爆发可期,但中国中免已经先一步布局隐悄,市场呈一超多强局面。目前,中国有10家灶茄渣公司持有免税牌照。
分别是中免集团、日上免税纳肆行、海免公司、海南发展控股、海南旅投、深免、珠免、中出服、中侨免税和王府井。中免于2023年、2023年和2023年分别控股日上中国、日上上海和海免。市场上的玩家也只有中免和王府井持全品类免税牌照,但是王府井现阶段仅是持牌,虽然后期收益爆发可期,但中国中免已经先一步布局隐悄,市场呈一超多强局面。